当前位置:主页 > 藏家心得 >

一个画家的心得-王蒙

《艺苑摭言——杨力舟文集》
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

  巍巍的太行山,滚滚的黄河,在杨力舟、王迎春夫妇笔下熔铸成震撼人心的《太行铁壁》、《黄河在咆哮》,这些中国画作品不仅确立了二人在画坛的地位,也赢得了“黄金搭档”、“男女混合双打优胜”、“画坛贤伉俪”等美誉。这一类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:浓郁丰厚的生活底蕴、深刻感人的人物形象、雄健阳刚的气势与力量。

  我与杨力舟相识是在文化部工作时。这个生在山西、长在兰州、学习在西安的画家,这个从大西北走出来的高个子是那样谦虚朴实,认真敬业。他长期生活在农村,表现的大多是北方农村生活,雄壮浑厚、质朴凝重,成为他们个性和情感的真实流露。杨力舟、王迎春夫妇在粉碎“四人帮”以后,撇下幼小的一双儿女,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深造,得到叶浅予、蒋兆和、李可染等等名师的亲授,艺术修养提高了很多,创作也进入旺盛期,获得好几个全国性奖项。就在他们各方面走向成熟、创作势头正劲时,又服从工作需要,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院,后来杨力舟又到文化部艺术局任美术处处长。他成为“双肩挑”人才。他那时属于年轻干部,在部里负责联络、协调等行政工作,广泛地与美术界联系,但他同时坚持创作,做到业务、行政两不误。由于责任心的驱使,从1989年以后杨力舟开始写一些文字,用他的话来说,“工作需要,又不敢让别人代笔,不得不写,就这样写了数十万字。”今天选择其中一部分集成册子,我粗粗读过,深为一个画家能这样辛勤书写而欣慰,更为其全面的理论追求而赞美。

  杨力舟和王迎春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,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敏感把握艺术创作的兴奋点,在激情创作过程中,又留意记录构思过程,从感性上升到理性,再由理性统领、驾驭不羁的创作激情,从而在多次反复中找到创作的最佳状态。从他们的创作总结中,读出创作的艰辛和勤奋:他们从学生时代起高度重视绘画的基本功训练,脚踏实地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,画出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理想。他们更注重学习、领会前辈大师的艺术精髓。进入新时期他们视野更开阔,博采众长,没有门户之见,传承、发扬精湛的传统文化,吸纳、融合优秀的西方文化,努力掌握艺术的真谛。他细致入微地剖析齐白石绘画的创作方法、革新精神,是基于多年临摹经验,仔细揣摩、体味,并结合自己的绘画实践,有感而发,对其笔墨、立意、韵味感佩不已。而对罗丹、毕加索的艺术激赏又是“为我所用”的“拿来主义”,也看出他对西方艺术发展的深度关注和认识。还有他对当前中国画现状的担忧,如艺术标准模糊、传统精神失落等状况,但更多的是对百年来艺术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,以及对发展前景的憧憬和建议。这说明杨力舟是一个治学严谨、少空谈、重实践,而且思维活跃、视野开阔、社会责任感很强的艺术家。因而这些学习笔记和创作总结,作为他和王迎春在实践中的积累很有意义,其思路是在运笔落墨中的真切体验,有的还是教训,便更加真切透彻。

  师道尊严,尊敬师长,三人行必有我师,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美德。杨力舟一向尊师重道、关爱友朋、奖掖后进。在为很多老画家举办画展时,他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。对过世的前辈进行悼念,对在世的大师给予颂扬。有的人教过自己,有的老画家虽然没有面授机宜,但是他们贡献卓著,是杨力舟崇拜、敬重的师长,他都对他们精湛的艺术、高尚的人品赞叹不已。有些同辈画家或年轻一辈有作为的画家,他也能作为自己研究、学习的对象,并就此写出学习心得或见解,恰当地给予评价。他认为名家名作就是传统艺术的精粹、民族文明的见证,自己有责任去宣传、推广。他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,作为一家之言,对研究百年来的中国美术史,对推动美术界的争鸣或创作繁荣也很有价值。

  在1989年的3月份,由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现代艺术展之后,文化部党组委派杨力舟去任副馆长,主持日常工作。这时我和他有一次正式的谈话。我提出“对艺术问题要谨慎,遇事冷处理,不要酿成事件。”“很多艺术现象用常人的眼睛不能接受,不能说好,但也不要轻易加什么‘资产阶级’、‘没落’的帽子”……后来我听说杨力舟经常在美术馆、还有别处讲这样的观点。他上任后,在举办画展、组织评奖时,严格把关,使美术馆走向稳定发展。他把美术馆管理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,由于在中国没有先例可循,又不能照搬西方,因而他在实践中去总结,写了若干篇有关美术馆自身的发展规律,以及在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中应对策略与治馆方略的论文。我觉得这些在实际工作中间摸索出来的东西尤为可贵。比如,他提出中国美术馆创建过程的三阶段,即大楼新建,只有馆舍,就以接待临时展览为主,此为第一阶段;藏品积累到一定程度,陈列与临时展览兼及,为第二阶段;固定陈列为主,临时展览为辅,为第三阶段。这对急于求成者颇有借鉴意义。

  杨力舟同志在特殊的时刻到美术馆赴任,十多年来经费靠自筹,经历了两次大修工程和新建藏画库的工程,克服了重重困难。他还努力促进美术馆的国家级形象和现代化水准的提升与发展,全面论述美术馆功能、收藏标准与重要性,不断地奔走呼吁,争取各界支持,肯定中国美术馆40年来的成就,提高大家的信心,多次上书提出要改造美术馆硬件、软件的严重缺陷,强调改扩建的必要性、紧迫性,力主由小到大走扩建美术馆的路子,这样更符合中国国情。今年美术馆维护改造工程顺利竣工,在完善功能上推动美术馆的全面革新,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,更以固定陈列的确立为标志,使中国美术馆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。

  杨力舟勤勉刻苦,笔耕不辍,绘画、书法佳作频出,也即将结集出版。今天结成册的文集,是对他的艺术创作和美术馆管理实践的回顾,令人高兴。